Skip to main content

2025春季学期总结

· 8 min read
ayanami

这学期的生活模式还是和前几个学期完全不同的,所以有必要讲一讲。

在上学期,迎来了第一个面试(虽然以字节一面挂告终www),也尝试在一些稍微大一点的学校里面的开源项目上进行贡献,但整体技术性的成长感觉并不是非常多,例如后端涉及的那些东西墨迹了一个学期也没学多少,还在和微内核缠斗(虽然这些OS的知识到现在也再没有用到过......)

而在这个学期,迎来了第一段实习,在某家quant做AI workflow,整体体验比较难绷,就感觉公司里面其实没有懂这个的人,很多数据和文档防实习生又和防贼一样,要不是有其他实习生的互帮互助,估计真中间就跑路了。但整体来说,也算是在这个领域自己学习了很多东西,基本上市面上的怎么做的都有了一定了解和实操,除了直接调LLM因为资源限制没太做过之外,下游的那些任务都基本接触过了。而在五月底结束实习的时候,其实就一直在想后面往哪里去走,本科就业还是本校保研,以及这个后端要不要继续往AI方向靠(AI应用有持久性吗)

而在实习的同时,在学校这边来到了新实验室做一些新的研究,学长学姐和老师都非常nice,大家一起摸鱼(笑),虽然不是什么非常成功、非常热门的实验室和研究方向,但胜在氛围舒服轻松,暑假也可能会迎来第一篇paper的发表。在实验室主要做的是强化学习的空地一体化,学期中间看paper的时候,有时候到也会感觉有点好笑,看的paper怎么这么多自动化和OR的,还是cs科班的学生吗(bushi)。

这个学期感觉也是MLsys再上一筹的学期,虽然我自己没有接触过,但周围做这个的同学可谓是捷报频传,收割offer和业界的认可就像是割草一样,感觉也是很好的吃到新兴期的红利了,还是有点羡慕的,之前几个要好的同学说可以来他们实验室做相关的研究,但到现在也没有去尝试,有点不太想做系统了。

说到系统就想起来几件事,一是ATC(系统顶会)在之后停办,二是某系统网红实验室的博士老大哥之一跑AI学院当AP了,还有就是之前校内论坛有AI方向的学长经验分析的时候的无心之言“当然还有计算机系统、安全、理论计算机、图形学之类奇奇怪怪的方向”,系统已经沦为“奇奇怪怪的方向”了,感觉心情有点难以表述,咱们软件学院的也算是图形系统TCS安全牢九门兼备了,很难评。

然后就是暑假,暑假这边有一个小学期非常恶心,专业特有的必修一个月在学校组队上课开发玩具项目,可以说非常逆天了,只能是苦衷作乐,自选了一个感觉有一点意思和挑战的题目,打算做个类似copilot的东西,不过等做出来再说了。非要在小学期里面塞一周五天的必修课,学生想去实验室和实习都非常恶心,做的又是shit,形式主义的事情又贼多(上班的时候都没有填过这种难绷的开发表,画UML图,每天开会......),只能说这课确实是一坨答辩。

最近也在投下一段实习,打算是大三上的时候再去实习一下,希望做的能更solid一些,也能获取到不管是算法还是工程上的一些指导。在约面试的过程中,也逐渐感觉云原生和AI infra还是现在后端机架方向的招工大头,缺少相关知识确实挺吃亏的,和马上过期的算法知识不通,底层的知识相对还是稳定一些,有空的话确实想要做一些cloud相关的工作。

还有就是实习的一些随感?例如,即使实习做的再toy,接触的也是工业的需求,要求的完成成熟度不是校内项目能比的;例如,实习出去一个人租房真的很爽,经济独立的感觉也非常好。

以及逐渐有一个暴论是:基础课真的应该早点刷完,因为上课(不管是校内的还是公开课)真的没有行业竞争力,这个竞争力都不是技术方向的,而是资源性的东西。例如算法的有没有跑过集群训练,工程的项目有没有上线经验之类,整个学校在本科生课程上真的没有投入任何资源,所有的资源都在实验室里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的小朋友确实应该早点进入实验室,早点确认自己的方向。

话是这么说,但其实我自己也没有确认方向,这个学期本身就是一个盛大转型和跑路,谁知道后面会怎么样呢,早些日子我一心本科就业,最近被硕士和paper卡麻了也在重新考虑要不要还是读个硕士,既是积累技术也是留自己一段几年的“gap”时间,好好观察和探索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还是看看投递结果如何吧,约到了好多面,如果能在下学期去大厂实习的话,再走一步看一步,如果找不到心仪的实习对象的话可能就再补补知识继续沉淀一个学期,总归有路可走的,如果算本科就业也还有两年呢。少焦虑,多做事,多休息,否则身体真的会出问题,已经不想再去医院力。

Loading Comments...